学生管理

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生活动 >> 正文

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践行强农使命,书写青春担当

发布日期:2025-09-17    作者:蒙宝乐、周智兴     来源:    点击:

为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磨砺才干,厚植家国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展现青春作为,2025年 8 月 22 日至 27 日,我院学生会携手校学生会,精心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强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我院“三下乡”实践团深入乡村一线,以丰富多样、扎实有效的行动,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农科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一、行走的思政课:于历史足迹中淬炼坚定信仰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首站来到天等县都康乡安康村,踏入原广州军区 306 部队通讯连驻地旧址。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斑驳的墙壁和锈蚀的器械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队员们驻足凝视,仔细聆听这支英雄部队在艰苦环境中,凭借过硬本领和坚定信念,确保通讯线路畅通无阻、实现情报传递“零失误”的英勇事迹。那一刻,崇高的敬仰之情在每位同学心中油然而生。

B79D3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参观原广州军区 306 部队通讯连驻地旧址

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颜佳慧、覃海贤抓住这一宝贵契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覃海贤老师以天等县“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奋斗精神为切入点,深情讲述了当地几代人为摆脱贫困、谋求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她语重心长地勉励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要脚踏实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发挥我校“姓农”特色,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在扎根大地的实践中行稳致远。”这堂思政课,让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三下乡”实践团开展讲解

二、绘就新风貌:于亲身劳动中助力乡风文明

烈日炎炎,却挡不住同学们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在村屯道路和河道沿岸,同学们手持扫帚、铁钳等清洁工具,认真清理垃圾杂物。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用实际行动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贡献力量。经过一番努力,原本杂乱的角落变得干净整洁,乡村道路焕然一新。

F7502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打扫乡村

与此同时,另一组同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墙为纸,以笔为媒,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和文明新风。他们用色彩斑斓的画笔,将乡村的新变化、新风貌生动地展现在墙壁上,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赞赏和感谢。

1B787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描绘墙面

三、慰问调研察实情:于真情互动中深植为民情怀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师生心系乡村困难群体,专程走访了把孔村、显鲁村和龙布村的老党员和孤寡老人。每到一处,师生们都为老人们送上慰问品,与他们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他们细致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难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在与老党员的交流中,同学们聆听了他们矢志不渝、忠诚报国的故事,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这些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31056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慰问老党员和孤寡老人

此外,实践团还开展了扎实的入户问卷调研工作。他们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队员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增强了他们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9D68

我院“三下乡”实践团进行入户问卷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过程中,天等融媒体对本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对我院师生进行了采访。在 2025 年 9 月 1 日《天等新闻》电视节目中,该台对活动进行了详细播报,对我院下乡服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这不仅是对我院实践团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院长期以来坚持实践育人、服务社会理念的鼓励。

6DBBF

我院“三下乡”实践活动获天等融媒体报道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实践锻炼,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它生动诠释了我院学子扎根“三农”、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立体呈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风采。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持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一线,用智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青春动能,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