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近日,我校团委组织师生赴广西天等县都康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思政教师覃海贤、颜佳慧参与其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相结合,让思政教育在乡土大地上绽放新活力。
精心部署,深入对接,确保实践实效
活动前期,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部署,明确实践方向和任务。随后,师生团队奔赴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与当地村委召开对接座谈会,为后续实践活动与思政授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次实践以“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乡村”为目标,旨在通过真实的乡村场景、鲜活的振兴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学生在把孔村合影
实景课堂,专题授课,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在都康乡实践期间,覃海贤、颜佳慧两位思政教师依托当地红色研学基地、乡村振兴成果示范点、特色种植基地等实景课堂,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专题授课。
覃海贤老师以“在泥土里生长的精神力量”为核心,结合天等县“天等不等天”的脱贫攻坚传统,以及当地从“靠天吃饭”到发展富硒稻等特色产业的生动变迁,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乡亲们扎根土地的奋斗故事、乡村产业迭代的真实变化。学生在触摸稻穗、感受乡土气息的过程中,读懂乡村振兴“以实干破难题、以协同促发展” 的深层逻辑。

覃海贤老师在把孔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学生授课
颜佳慧老师则聚焦“大思政课的时代意义”,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爱国教育基地,深入阐释“上下同心、精准务实、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与乡村振兴的联结”。她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对接,从实践中汲取成长力量,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让思政课的温度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颜佳慧老师与学生在天等县爱国教育基地学习
惠民服务,知行合一,彰显青年担当
除专题授课外,师生团队还开展了系列惠民服务与实践活动。在当地村干部的协助下,师生们走进老党员家中开展慰问,聆听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奋斗故事,并送去关怀与温暖;同时团队还开展反诈知识宣传、村屯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办实事,将思政教育的“知”与服务乡村的“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责任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两位思政教师将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转化为思政教学的生动素材,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推动了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思政+实践”的育人路径,组织更多思政教师走进基层、扎根乡土,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

师生们一同走访当地老党员家庭,为老党员送上慰问品,围坐倾听老党员讲述过往故事